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



更能消幾番風雨──讀辛詞,思華叔


朋友在互聯網上設了一個紀念華叔的專頁(http://thankyouunclewah.wordpress.com/),傳來網址,要我寫點東西。我雖然曾經從事文字工作,但近年基本上是繪畫為多,甚少撰文。我作畫偏重人物,年前曾畫了一個肖像系列,其中最早讓我造像的就是華叔。如今睹像思人,想想還能寫些什麼。其實,關於華叔,我要說的,給他繪的畫像已經說了,重點在於畫像的取材或場景(見附圖)。
繪畫這幅華叔肖像,時間是2008年年初,而且可說是應一位朋友的要求而畫。事緣那年春節之前,那位朋友問我:「你畫人物,可有想過畫一幅司徒華的肖像?」我說:「華叔是個值得敬重的人物,很值得畫。他每年年宵期間都在維園寫揮春,就畫他寫揮春如何?」朋友說:「最好。」於是我到維園的支聯會攤位找華叔,略道來意,拍了幾張照片,新春期間的功課就是畫華叔寫揮春。畫成之後,交功課時,朋友說,他正在收集一些關於華叔並且有特殊意義的物品,結果他成了這張畫像的藏家。又因為在維園見華叔時,蒙他贈我八個字作為揮春,我覺得應該禮尚往來,其後就以一張他的肖像的水墨預習本回饋。
之後,這幅畫像曾兩次展出。第一次是群展,時間是2009年春節前後,我出畫兩張,其一是這張肖像。第二次是個展,展出我名為「我家我城」的人史系列,時間是2009年11月。「我家我城」這個系列展出前,我請參與造像的朋友每人寫點隨想,就寫三幾百字的小段或短文,出畫冊時可隨畫刊登。華叔是最早「交稿」的人,他寫來的一段文字是:「方蘇與我,相識於一九七三年的文憑教師薪酬事件。那時,他是中大學生會的幹事,來作訪問。至今,已整整三十五年有多了。他給我畫此畫時說:他不輕易為人畫肖像。這幅寫照,神態畢肖,我尤其喜歡那笑容和特定的場景──我在維園年宵市場的支聯會攤位寫揮春。他贈我稿本,謹向他致以衷心的感謝!」這段文字裏面就提到畫像的場景。
其他幾位應邀給畫冊撰文的朋友,都提到這幅華叔畫像,而早年曾擔任同人刊物主編的陳韜文(其後深造新聞及傳播,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),寫來的文章就特別提到畫像的取材:「方蘇畫華叔時取材的是他為支聯會年宵攤檔寫揮春籌款的景象。華叔握筆含笑,一副從容的姿態,跟他平常接受傳媒訪問或者在台上叫口號的嚴肅樣子很不一樣。跟華叔連在一塊的社會抗爭事件很難一時計算清楚。不過,方蘇已經在華叔人像的背景添上爭取民主的揮春,華叔的今生大概已盡在其中。」
雖然,對這幅畫像的取材和場景,其他人已經提及,連華叔本人也都說過,但我仍覺得有幾句可以補充。
華叔每年在維園寫揮春,給支聯會籌款,是八九年六四之後開始的。只要有空,每年他寫揮春時我都會去看一看。有一年,提到寫聯語時,他對我說,有副集句聯,他很喜歡,上句辛稼軒:「更能消幾番風雨」,下句姜白石:「最可惜一片江山」。從他提及兩位南宋詞人辛棄疾和姜夔的名句,我感受到他那種憂國傷時的心懷。之後,每有風雨如磐的景況,我就不期然會想起這副集句聯,想到有同感的人那種心懷。也正因此,朋友要我畫華叔,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以維園寫揮春為場景。
華叔曾一再說喜讀辛詞,而辛棄疾因所處的時代及本身的經歷,下筆率多撫時感事之作,故此我讀辛詞,也稍能感受到華叔的心境。華叔其中一本最後出版的文章結集,書名用了辛詞「水龍吟‧登建康賞心亭」其中四字:「欄杆拍遍」。這個書名,也使我想到,他就是要通過辛詞的裂竹之聲,發出他那憂愁風雨的感嘆。